【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國際公司網站8月14日文章】題:東盟是“亞洲世紀”的關鍵(作者新美國基金會和新加坡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帕拉格·康納)
過去一年來,我重遊了許多十年前曾初遊過的東南亞國家。無論是從經濟的總體增長還是開放程度上說,該地區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。屬於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時機已經到來。
“東盟夢”悄然誕生
在我們積極關注習近平主席闡述的“中國夢”之時,“東盟夢”也在悄然誕生。
盡管一體化程度明顯不能與歐盟相比,但東盟卻擁有一種歐洲區域規劃中所缺乏的動力。雖然在曆史上有過分歧和對抗,但東盟各國如今卻一直在快速推進跨境投資、商業一體化和域內貿易,從而使東盟經濟保持較快增長,即使在主要的出口市場歐洲失去活力的情況下,年均增長率依然達到了5%以上。東盟的人口數量隻有印度的一半,約為6億,但國內生產總值(GDP)卻已超過印度。據美國信息服務社預計,東盟的GDP將在2020年與日本現在的經濟總量相差不大。
東盟國家的地理位置也具有戰略意義。東南亞地區在中國和印度之間形成了一條十字路口,數條縱深的基礎設施鏈接正逐步貫穿緬甸。此外,依托馬六甲海峽,該地區還是全球在近東與遠東之間石油運輸的主要通道。
現在該是東盟凝聚起來的時候了。過去50年來,東南亞曆經殖民解放運動、令人痛苦不堪的越南戰爭、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的內鬥、各種形式的鐵腕統治以及不結盟外交導致的自我孤立。如今,除了不斷升溫的南海爭端,東南亞被認為基本處於穩定狀態。
一體化任重道遠
繼續推進經濟一體化也是一項戰略要務。預計東盟將在2015年前建立一個經濟共同體,無論是經濟強國還是弱國,這一舉動要麼將促進東南亞潛在的經濟增長,要麼將強化各國的保護主義壁壘。
要想推動一體化和幫助東盟中的弱國發展,當務之急就是投資基礎設施。除了已經成為國際都市國的新加坡,隻有越南和馬來西亞在全國範圍內對基礎設施進行了大力投資。加之重大的政治和管理製度改革,兩國的第二波建設已經展開。東盟其他主要國家,如印度尼西亞、泰國和菲律賓最終也提高了財政預算對基礎設施的支出比例。
過於頻繁的洪澇等災害給東盟國家的關鍵領域造成了破壞。印尼專注於公路建設,泰國是鐵路,而菲律賓則是港口。倘若能完成這些關鍵的工程項目,今後幾年,這些國家經濟增長的抗風險能力將得到顯著提高。
我們應該記住,從根本上說,東盟的一體化發展既是一個社會問題,也是一個經濟和政治問題。縱觀全球,城鎮化每年給5000多萬市民化人口帶來了難以想像的機會,但這也加劇了不公平程度,引發了從巴西聖保羅到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騷亂。為了實現包容性增長,必須將城鎮化視為一種戰略工具,為數以千萬計的年輕人在建築、醫療、保健、教育等服務領域提供就業和培訓。
幾十年來,東盟一直被視為一個二級區域組織。但如今,它有機會成為各強勢地區間至關重要的門戶、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際網和一個亞洲世紀欣欣向榮的支柱。

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